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展示 > 教学成果> 课例教学设计

课例教学设计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1-07-12 09:49:24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

课例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设计人:湛江市霞山区第二十一中学     李丽华

 

、学情分析:

 学生已对身边常见物质的奇妙变化产生了好奇心,并学习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道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但有些已有的宏观表象,可能对微观想象的发展有阻碍,对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摸不到的微观粒子的确很抽象。

、教材分析

  课题是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的起始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向微观认识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把以前学过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的更加深刻,而且还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让学生能从学科的微粒观来认识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这“三重表征”的学习模式。

三、教学设计思路和依据

   创设情景导入→活动与探究→检测反馈→知识延伸;目的是让学生学的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

四、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理解分子的构成和特征。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归纳、想象、类比、推理等方法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并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探究过程中的乐趣;通过微观粒子的探究,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①分子的构成;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两种变化。

六、教学过程:  

【导课】教师在空气中喷洒一些花露水,同学们闻到什么气味?我们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你们为什么会闻到气味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明白其中的道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那我们就通过有趣的实验来开始吧!

活动一:学生实验1  请注意操作提示!各小组动手实验1。你得到什么结论了?

教师演示实验1   老师来做一个更有趣的实验。

 

用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如图所示的试管口的棉花上,看看有什么奇迹发生?(酚酞由外至里依次变红)【引导】刚才老师在实验中并没有把浓氨水滴在酚酞溶液上,可酚酞溶液怎么还会变红呢?说明构成氨气的微观粒子有什么特征?你看到了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像科学家们发现科学理论一样从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激发学习兴趣。【过渡】刚才大家不经意的猜想已经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想法 有着惊人的相似!他是原子论的最早提出者之一,他的猜想是伟大的、惊人的!可他却没有看到这些粒子。

活动二:看图学知识

【教师】  1982年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有幸看到了这些粒子的真面目,大家想看看吗?展示酒精分子、苯分子移动硅原子“写下”的“中国”。【过渡】我们猜测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到底有多小呢?

活动三:找资料  请大家打开教材第48看能否快速找到相关数据呢?

活动四:学生实验2

【教师】请注意实验提示!你看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设计意图】 将书上的实验加以改进,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微粒的特征。

                          

活动五:学生实验3

【教师】比较空气和水哪个更容易被压缩?为什么?

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活动六:视频学习

【过渡】以上分子的这些特征都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又能表现出什么特征呢?

【播放视频】木炭在液氧中的燃烧

【教师】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则不能?是什么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  

活动七:分子的构成

【过渡】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         

【教师】一个氧分子由什么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什么构成?表示物质的化学符号是如何表示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的?【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这“三重表征”的学习模式。

 活动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情况

【动画演示】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氧化汞受热发生分解Flash动画

【教师】从微观的角度看,这个化学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动画,让学生轻松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微观区别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感知了微观粒子的存在,初步认识了微观粒子的特征,理解了微观粒子分子的构成。微观世界的大门已被我们打开,老师期待同学们能站在科学家的肩膀上,看得更高,走的更远!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设计反思

1.将教材进行处理和整合

   对浓氨水实验、品红扩散实验进行改进,增加了空气和水压缩实验,既激

  发了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打下伏笔。

2.运用Flash动画顺利解决重难点问题

   通过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模拟动画,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并

  解决问题,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整个教学设计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中以两条线贯穿始终:一条明线:即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的推进;另一条是暗线:有关分子、原子化学发展史及化学反应规律的探索。

 

上一篇: 扔实心球的动作要领 下一篇: 个人成长之路
分享到:

© 2012-2062 岭南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