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展示 > 教学成果>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1-07-12 09:50:56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

类型:古代诗歌阅读

教学目标

 1借助多媒体教学,反复朗读吟诵,使学生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教学重点:分析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

1、科代表带读一遍“单元赏析指导”,带读两遍诗歌以及课后注释。

2、完成《金版学案》21页的基础识记练习。

第一课时

一、导入(2分钟

学生朗读以下内容,了解单元赏析指导。

    单元学习:如何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意境美。

    单元赏析指导:置身诗境。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根据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张若虚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2、看这首诗的题目《春江花月夜》,同学们有什么感觉?

感觉到很有诗意,很有意境。

为什么同学们会感到很有诗意?因为题目包含了春江花月这几个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意境的画面。

 

3、这首诗很有意境美,但我们如何体会它的意境美呢?

    回顾单元方法: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再现画面。

4、下面我们听配乐朗诵,听的时候可以轻生跟读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5分钟 

 

三、涵咏诗文,个性再造诗歌的意境之美把握意象、置身诗境)(18分钟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和“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分别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些画面。

意象:春江、潮水、明月

画面: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荡漾,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

意境:壮阔宏伟(辽阔)、浩瀚悠远

意象:江流、芳甸、月照、花林、流霜、汀上、白沙

画面: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开满花草的郊野月光照在花林上,像雪珠般洁白晶莹;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意境:恬静优美、朦胧空灵、静谧瑰丽

 

参考意境的术语:

高远深邃瑰丽雄壮虚幻缥缈雄奇优美、富丽堂皇、朦胧渺远空灵高远

壮阔悠远、辽阔深远、苍莽深远、雄伟壮阔、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

雄奇瑰丽雄浑开阔雄浑壮阔、华美壮丽、浩渺幽远、浩瀚悠远、静谧瑰丽    

空寂寥落、萧条荒凉、凄凉冷落萧瑟凄凉、肃杀荒寒、凄寒萧条、荒芜冷寂,萧疏凄寂幽僻冷寂孤寂冷清清冷幽静慷慨悲凉

安谧美好恬静安谧、朦胧空灵、清新自然、安谧娴静、幽静宁谧,幽美恬静,宁静恬淡恬静优美淡雅幽远闲适恬淡清幽明净生机勃勃明丽清新明净绚丽繁华热闹热烈高昂,明快高旷、缠绵婉转

 

四、 自主诵读,领悟诗歌的哲理美12分钟

过渡语: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皎皎孤月,高悬夜空,情思涌动,不绝如缕。

1、自由诵读诗句“江天一色无纤尘”到“但见长江东流水”,思考:面对空中孤月,诗人思索了哪些人生哲理?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自身对人生的理解,说说你的看法。

人生哲理:个人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这样“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才得以共存。

诗人情感:抒发了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慨叹和惆怅之情。

“何人”、“何年”见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和思索,这两个问题,诗人能不能解答?我们能不能解答?都不能。所以诗人的思路进行了第一次切换,不是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转入了下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无穷已”、“望相似”见比较,体现出诗人感叹而不感伤,感慨中有一丝惆怅,但不颓废绝望(诗人毕竟生活在唐代,发展机遇的可能性大,因此诗人点到为止);“但见长江送流水”见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

五、课堂小结。

    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水岁岁流不息,记得周国平说过:诗人与哲学家是相通的。张若虚就是这样,他跳出了“物是人非”的磁场,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哲学的视角,仰观宇宙,俯瞰人生,“代代无穷已”,这人生虽短暂、虽无常,但却和明月、长江共存于永恒的天地间。所以,我们也应该抓住手中有限的光阴,活在当下,把握自己的人生。有人曾评价这几句诗“哀而不伤”,在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热情的盛唐之音。

板书:月下之思——人生无尽,宇宙永恒    哀而不伤    

 

六、板书设计

                       张若虚

             月下之景   春江花月   画意   辽阔幽美

春江花月夜   月下之思   宇宙人生   哲理   人生无尽、宇宙永恒  哀而不伤

 

七、作业布置。

完成《金版学案》22页的习题。

八、课后反思

    配乐朗读效果较好,所选版本的朗读者能够很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把学生带入诗歌中的美好情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了解了诗歌鉴赏的方法,拿到一首诗,我们知道该如何下手了: 1.——美读几遍,初步感知; 2.找——找出诗中的景物与人物,体会意境,了解人物的情感; 3.合——找到景物与情感的匹配点,整体感知诗歌。 如果长期坚持使用这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将有利于学生诗歌鉴赏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 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问题与教学策略 下一篇: 扔实心球的动作要领
分享到:

© 2012-2062 岭南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